近年来
小团游受到不少消费者关注
在此趋势下
一些博主、网红开始在网上“种草”、组团
然而
组团成功后却将游客转包给他人
承诺的小团变成几十人的大团
服务更是大打折扣
小团游潜力迸发
高品质旅游将成为
旅游行业发展的主旋律
近年来,随着追求个性化、深度游的80后、90后成为旅游主力军,小团游产品需求越来越大。
记者在多个旅游平台上看到,各种小团游产品非常丰富,这些团多数要求3人即可成团。北京自由国旅专营店的客服告诉《中国消费者报》记者:“现在选择小团游的人越来越多,尤其是私家团、定制团,可以根据你的需求安排景点、住宿、出行时间。”
记者调查发现,小团游的价格要远高于大团游。同样是北京5天4晚游,大团游需要500多元,而私家团、定制团的价格则从一两千元到一万多元不等。
有数据显示,2024年元旦假期定制游订单同比2023年增长290%,相较2019年元旦增长25%;定制游平均一张订单约1.67万元,人均约3200元,同比上涨12%。
无论是大团游还是小团游
两者本质上并没有孰优孰劣之分
只是由于消费需求的不同
导致旅游模式的差异
中央文化和旅游干部学院副研究员、中国艺术研究院硕士生导师孙佳山对记者说:“现在的年轻人对于文化娱乐消费诉求更强调个性化。未来随着旅游市场持续回暖,在消费升级的推动下,适应新需求的高品质旅游将成为旅游行业发展的主旋律。”
“转包游”野蛮滋生
消费者维权难
小团游逐渐兴起后,一些博主、网红也抓住时机推出了各种小团游“种草”笔记和视频,同时推出了承接小团游的服务。但记者调查发现,部分博主、网红把力气都花在了“种草”上,却将旅游服务转包,使得不少“拔草”的消费者权益受损。
↑ 网友发布的小团游“避坑贴”
记者在社交平台上看到一篇名为“云南旅行攻略”的笔记引来众多网友围观,笔记里写道:“云南小团旅游只花1000多元,这件事我是可以解释的……”其中还列出了出游的多个亮点,如“24小时管家式接机服务,天天发团”“全程精选豪华舒适酒店”“行程中所到景点大门票全含”等。博主还特意在帖子的结尾写上了“如有需求私信我”。
记者发现社交平台上的“种草”文章多数会注明“微信详聊”,有的甚至放上了微信群聊的链接。旅行博主沐沐向记者透露,一些自称旅游达人的博主发布的精心拍摄、编辑的旅游小视频和文章,并非自己的真实旅游经历,而是旅游中介制作的吸引粉丝的内容。这些中介在积累了一定数量的粉丝后,就开始以分享美景趣闻为名义销售旅游产品。他们接受定金后,往往将游客转卖给各地旅行社甚至“黑导游”。这些旅游中介会要求消费者从平台转到微信交易,这样就能脱离平台的监管,后期消费者维权时他们也可以逃避责任。
记者询问多家正规旅行社后得知,旅行社也会在社交平台上发一些介绍旅游产品的帖子,但所有的合同签约、付款都会在官方小程序或APP里进行,绝对不会用微信私人转款。
15人封顶小团变成了
50人的大团
“小包团”暗藏陷阱
一些以小团游名义打着旗号的“小包团”,在游客签订合同后,会将部分或全部游客转包。而转包后,游客通常会遭遇服务缩水,权益难以得到保障。
消费者何瑞家住河南,他向记者讲述了在社交平台加入小团游后的糟心经历。他在某社交平台看到一篇旅游“种草”文章,就在微信里报了5天4晚的北京游。当带队导游到酒店接他时,他发现当初介绍的15人封顶小团变成了50人的大团。他向导游提出疑问,导游表示,他接的是几个“外包”团合并后的大团,只负责带队,有问题找下单机构解决。当他要维权时却发现,当时转款的微信联系人已经把他拉黑,介绍旅游的“种草”文章也不见了踪影。
消费者莫女士通过一家短视频平台参加了一个北京游的小团,但一直没签电子合同。商家表示为了维护消费者权益,需要在北京当面签合同。来到北京后,莫女士发现合同中写着“实际行程安排以导游为准”,这让她预感不妙。果然,当初直播间宣传的入住“三环内酒店”变成了五环外的酒店;合同行程中原定的参观清华大学,被导游一句“还没开放”直接跳过;原定的参观故宫因为没抢到票,也没去成。经过几次投诉,平台介入后,商家表示给她100多元的赔偿。
北京汇祥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刘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:“当一些博主或主播与他的粉丝达成组团旅游的一致意见时,就构成了一种平等主体之间的合同关系,应该适用《合同法》的相关规定。如果订立合同时对组团的人数、时间、标准等有明确的约定,那么这些主播或博主应该承担相应的义务。如果转包给他人时,出现约定服务品质降级的情况,就属于单方面违约行为,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。作为消费者,如果已付定金,可以要求对方承担定金的损失;如果已经成团出行,可以要求对方承担大团与小团之间的差价损失,以及相关的维权费用。”
发表评论: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