奶酪种类繁多,不过整体可以分成两大类:天然奶酪和再制奶酪。 天然奶酪是用生牛奶经过凝乳,脱掉适当的乳清制作而成的奶酪。天然奶酪按照制作工艺不同,又可以分为三大类:新鲜奶酪,质地类似于酸奶的半固体状奶酪,无需成熟;软质奶酪,凝乳后没有经过压制,质地比较软,成熟期短;硬质奶酪,凝乳后经过了压制,质地比较硬,成熟期长。 而再制奶酪,则是上述奶酪添加了其他成分后重新制作的奶酪。 目前在售的奶酪棒,绝大多数属于再制奶酪。对于大多数儿童来说,很难接受天然奶酪略带苦涩的口感和味道,而再制奶酪为了改善口感,会在其中添加白砂糖、奶油等配料,让奶酪变得香甜可口。因此,很多奶酪棒的配料表前几项通常是稀奶油、白砂糖、水、乳粉等。在超市的冷藏柜里,奶酪棒的陈列面积越来越大,每个品牌都有不同的动漫IP形象包装,但如果仔细观察包装背后的成分表,就会发现大部分产品差别并不大。 首先是一些基础成分,水、奶油、干酪、白砂糖、脱脂乳粉、浓缩牛奶蛋白;还有一些功能助剂,如六偏磷酸钠、磷酸三钙、柠檬酸钠等,其中磷酸三钙扮演了以低成本方式增加钙含量的重要角色;最后是一些改善口感的添加物,如抗性糊精、明胶、卡拉胶、刺槐豆胶等,还有一些额外添加维生素或者其他营养补充剂。 因此,奶酪棒虽然含有奶酪,营养价值并不能等同于奶酪,甚至远远不如奶酪。
市面上所有的奶酪棒品牌,几乎都会打着补钙的噱头,宣称其钙含量有多高。的确,广告中的“3倍牛奶钙含量”并不是虚假信息,但奶酪棒的热量和脂肪都远远高于牛奶。 据《中国食物成分表》显示,每100克奶酪棒蛋白质含量7.9克、脂肪含量13.5克、热量高达965千卡,而每100毫升牛奶蛋白质含量3克、脂肪含量3.2克、热量为249千卡。由此可见,为了获得3倍的钙,儿童需要摄入比牛奶多4倍的热量和脂肪。过多的热量和脂肪会导致儿童变胖,也容易增加儿童成年后患心脏病、高血压和糖尿病的风险。 此外,奶酪棒中还含有过多的糖和钠。儿童食用过量的糖会导致蛀牙、肥胖、代谢综合征,还会养成挑食偏食的饮食习惯。而盐在奶酪的整个生产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,“没有盐,就没有奶酪”。但是,儿童在1岁之内是不需要额外吃盐的,过多的盐会造成肾脏、心脏负担。
市面上绝大多数奶酪棒的添加剂均在15种以上,家长在挑选时一定要擦亮眼睛,遵循“两高两低”的原则,即高钙高蛋白,低钠低脂肪。 在购买前,家长应当仔细阅读产品包装上的配料表和营养成分表。一般来说,配料表是以添加量为标准进行排序,即添加量越多排名越靠前,所以尽量选择干酪排在配料第一位的奶酪棒。再者,营养成分表中会标注每种营养素的含量,家长要格外注意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钙、钠的占比,尽量选择相同重量下蛋白质含量高、添加糖较少、含钙多、含盐少的奶酪棒。 在食用量方面,如果孩子嘴馋,可以把奶酪棒视为“含奶酪的糖果”,严格控制孩子吃的数量,每周吃三四根解解馋即可,切不可天天进食。
发表评论:
◎欢迎参与讨论,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、交流您的观点。